我的姑母是馬皇后

第56章 沒酒也能論英雄

馬鈺沉吟片刻,說道:“得天下者,朱陳二人矣。”

朱元璋面上表情不變,心中實則已經樂開了花,對馬鈺長輩更加的欣賞。

瞅瞅什麼叫眼光。

早早就看出咱能得天下。

至於將他和陳友諒並列,他也沒覺得有任何問題。

雖然他是勝利者,但對陳友諒這個對手的實力還是認可的。

但如果將他和張士誠等人並列,他就會跳腳大罵。

這時,馬皇后插話問道:

“既如此,你家長輩為何不擇一投效呢?”

馬鈺反問道:“投效誰呢?”

馬皇后頓時不說話了,如果投陳友諒,恐怕就沒有大明瞭。

朱元璋也不禁暗暗慶幸,還好他長輩沒有選擇站邊。

馬鈺接著又補充道:“兩方都是漢人,我家長輩不想幫助漢人屠殺漢人。”

朱元璋和馬皇后並不認同這種觀點,投靠一方早日終結亂世,不是更好嗎。

況且,如果他們早早投了其中一方,大機率也不會弄得家族破滅。

但這話他們可不會說。

畢竟,馬鈺的長輩有可能投效任何人。

既然不是百分百來大明一方,那還是讓他們堅守原則不站隊的好。

馬皇后再次問道:“你長輩評價過宋先生嗎?”

馬鈺點點頭,說道:“當世文魁,虔誠君子也。”

這話其實在牢裡已經說過了。

朱元璋卻有不同意見:“雖然我沒有見過你長輩,但從你身上就可看出其才能,應當遠超宋濂。”

馬鈺沒有承認,也沒有反駁,在別人看來就是預設了。

但沒人覺得他自大,反而認為他們家的人太謙虛了。

明明有這麼高的學問,卻還總是如此推崇別人。

這時,朱元璋心中一動,說道:“劉伯溫如何?”

馬皇后心頭一震,擔憂的看向馬鈺,生怕他說出不好的話來。

馬鈺想了想,說道:“能臣,但不純。”

馬皇后鬆了口氣,雖然不是特別好的評價,但他不純這一點大家都知道。

所以倒也不算特別壞。

朱元璋點點頭,繼續問道:“汪廣洋呢?”

馬鈺回憶片刻,說道:“忠心可嘉,然志大才疏。”

“盛世不失為良相,亂世難當大任。”

朱元璋再次點頭,這個評價和他自己的認識差不多,否則他早就讓汪廣洋當丞相了。

“可評價過楊憲?”

馬鈺這次都沒怎麼想,直接說道:

“酷吏,可用而不可信。”

朱元璋眉頭微皺,這一點與他所想完全不同,但並未反駁而是繼續問道:

“高啟呢?”

馬鈺仔細思索,才想起此人是誰,說道:

“清高。”

接著朱元璋又問了幾個人,甚至還問了其他勢力的人。

比如張定邊、毛貴等人。

有些馬鈺能想起是誰的,都給出簡單的點評。

不記得的就直接回答不知道。

即便如此,也讓朱元璋心驚不已。

因為但凡他點評過的,除了個別人形象與朱元璋的認識不相符之外,別的都相差無幾。

可見,其長輩真的對群雄都做過細緻梳理。

不說別的,就憑他對這麼多人的瞭解,但凡加入任何一方都足以攪亂局勢。

這不禁讓朱元璋更加慶幸,還好他們沒有站邊。

想到這裡,朱元璋再次問道:

“李善長如何?”

這次馬鈺沉默良久都沒有給出回答。

馬皇后的心不禁一咯噔,難道是不好的點評?

朱元璋眉頭也不自覺皺起,催促道:

“為何不說?”

馬鈺緩緩搖頭,道:“不記得了。”

朱元璋表情一僵,怒道:“你說謊。”

馬鈺表情不變,道:“是真不記得了。”

朱元璋還要追問,馬皇后卻插話道:

“陛下息怒,如此多的人,他不記得也是正常的。”

“不如讓他回去好好想想,等想到了再告訴你也不遲。”

朱元璋看著她哀求的目光,心中不禁一軟,道:

“罷罷罷,咱不問了。”

“咱還有公務要處理,就先走了……”

說完起身離開了。

目送他的身影消失,馬皇后發出長長的嘆息。

然後她對常妃和徐妙雲說道:

“你們先出去。”

兩女自然知道原因,連忙退出正堂。

等她們離開,馬皇后才嚴肅的道:

“說吧,你長輩是如何評價百室的。”

馬鈺這次沒有再說謊,道:

“能力出眾,然心高氣傲、氣量狹小。”

馬皇后追問道:“還有呢。”

馬鈺頓了一下,緩緩說道:“不忠。”

馬皇后臉色刷的一下就白了,身軀微微晃動。

朱樉連忙上前扶住她,並對馬鈺說道:

“怎麼可能,李相雖然跋扈,但對我爹忠心耿耿,怎麼會不忠呢。”

馬鈺說道:“至正二十六年,陛下決議出兵消滅張士誠,為此徵求群臣意見。”

“武將皆摩拳擦掌,但文臣卻態度曖昧,很多甚至反對開戰。”

“如果我沒記錯,李善長當時並未支援出兵的決議。”

朱樉不解的道:“他有不同意見不是很正常嗎?怎麼就能說他不忠呢?”

馬鈺說道:“別人可以不支援,但他是文臣之首,是你爹最大的謀主。”

“且,以他的才能,不會看不出必滅張士誠,然後才能得天下。”

“在關鍵時刻他卻沒有支援你爹,你猜是為什麼。”

朱樉問道:“為什麼?”

馬鈺說道:“因為……”

“好了不要再說了。”馬皇后出聲打斷他,說道:

“你說的不過都是猜測之詞,豈能因此就斷定百室不忠。”

馬鈺沒有反駁,而是低頭道:

“是,這些確實都是我家長輩的推測,沒有什麼證據,或許長輩猜錯了也有可能。”

張士誠最擅長用間,喜好以錢財收買人心,而李善長恰恰就很貪財。

且張士誠善待士人,是讀書人心目中最佳的君主人選。

若讓讀書人決定誰主天下,他們必然會選擇張士誠。

所以朱元璋要攻打張士誠的時候,才會有那麼多文官保持沉默,或者乾脆反對。

然而別人反對都還有情可原。

李善長保持沉默,就顯得太過詭異了。

雖然沒有任何證據證明他收過張士誠的錢,但貌似也就只有這一個解釋最合理。

馬皇后以前只是沒有往這方面想過,畢竟她是真的從來都不會懷疑李善長的忠誠。

但此時被馬鈺這麼一提醒,她又怎麼可能會不產生懷疑。

只是,她依然不願意相信這個推理罷了。

事情到了這一步,已經不適合再繼續談話了。

主要是馬皇后不想說什麼了,將兩人都攆了出去。

走出正堂,迎面見到了常妃和徐妙雲。

沒有理會她們探詢的目光,只是讓她們去陪著馬皇后。

兩女也不敢再多問,小心的去正堂照顧馬皇后了。

之後馬鈺和朱樉就離開皇宮,返回了馬府。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