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良久後,帳內的慶賀聲才漸漸停息下來。
待慶賀聲停歇後,一陣討論聲在帳內響起。
眾臣開始討論起,對趙德秀的封賞問題。
唐末以來凡是英明的統治者,都對“有功必賞”四個字看的很重。
前面已論過趙德秀的功,當下自然該討論封賞一事。
而當世對將領的封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實權、地位、錢財”。
錢財方面的封賞倒是好說,壺關的府庫任趙德秀自行處置即可。
至於實權方面,大多還得看趙匡胤的聖心獨裁,眾臣們能討論的唯有“地位”方面。
趙德秀目前的官位是澶州防禦使,爵位是太原郡侯。
經過一番討論後,眾臣大多認為可以將澶州防禦使升為澶州節度使。
當這一建議漸漸成為主流時,一個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這人正是沈義倫。
沈義倫認為應當對趙德秀的爵位進行升賞。
有這番建議,沈義倫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從防禦使升為節度使,看起來地位上升,可其他方面對趙德秀的益處不大。
趙德秀的澶州防禦使,因“擁立首功”,在昔日的封賞詔書中,趙匡胤明文寫著“開府建牙於澶州”這七個字。
這七個字足以讓趙德秀,現在就實際上擁有著大多數節度使的權力。
將趙德秀升為節度使,除去俸祿增加一些外,旁的對他再無任何好處。
而要是在爵位上對趙德秀進行封賞,那意義就不一樣了。
近幾月來隨著中樞的穩定,朝野上下多有建言“廣封宗室”的。
這一建言對大宋的社稷有鞏固之效,趙匡胤不久後一定會採納。
“廣封宗室”這一國策是大勢,沈義倫不會妄圖抵擋。
可沈義倫認為“廣封宗室”的同時,應適當提高趙德秀的位分,讓趙德秀的爵位始終是“宗室之首。”
這樣一來,趙德秀在大宋皇室的特殊地位將會一直顯露人前,這才是對他有益的事。
沈義倫提出建議後,石守信忍不住懊惱拍腿——他剛剛怎麼沒想到呢?
而沈義倫的建議,正好說到了趙匡胤心坎中。
可趙匡胤並未著急下決定。
趙匡胤伸出手,止住了帳內愈演愈烈的討論聲:“叛賊未滅,何意先討論封賞一事?”
身為天子,趙匡胤此話一出,帳內的討論聲戛然而止。
見帳內恢復安靜後,趙匡胤接著說道:
“朕今日召汝等來,乃是要汝等商議一番新的平叛方略,至於其他事都暫且放放。”
趙匡胤的話,成功將帳內眾人的心思重新引導到平叛大事上。
“先前諸軍皆以為,當猛攻叛軍大營。
朕憂心於諸軍死傷太眾,另先前曾令太原郡侯率奇兵前往潞州,才一直懸而未決。
今潞州軍情已至,方才石將軍說的對,若太原郡侯能再一鼓作氣拿下上黨,則賊軍將不攻自破。
這樣一來,我軍死傷甚少矣!
朕有意讓我軍繼續與賊軍相持,以待潞州新的軍情。
若太原郡侯不利,我軍再行雷霆之勢攻打叛軍大營,諸位以為如何?”
先前趙匡胤派趙德秀領兵前往潞州,為的是亂李筠之心,這點是重要,可談不上能讓戰局發生根本性變化。
現在情況大不相同。
《孫子兵法》有言:“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
趙德秀已展露出軍略,宋軍更有壺關為依託無憂後路。
在這兩點基礎上,原本派去潞州的那支奇兵,已悄然間握住了討滅這場叛亂的勝機。
得益於方才石守信的良好鋪墊,趙匡胤的想法,引得帳內眾臣大多認可。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