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於五代亂世中的趙匡胤,幾乎親身經歷了五代十國中諸多王朝的覆滅。
以往趙匡胤是一員大將,對諸多王朝的覆滅可能更多有的是唏噓、感慨的情緒。
而自從成為一位帝王后,趙匡胤在享受無上尊榮的同時,面對著腦中存在的那些王朝覆滅的悲慘事實,趙匡胤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種有著切身之痛般的恐懼——如當年的周世宗柴榮一般。
他眼下是春秋鼎盛不錯,可柴榮病逝時又何嘗不是春秋鼎盛?
身為精通武藝的武將,趙匡胤對自己的身體有一定了解。
早年為了建功立業,他身上受創頗多,有些創傷是不可能做到恢復如初的。
很多事要有備無患。
該如何防止大宋成為第二個大周、或者是梁、唐、晉那些朝代呢?
心中有所想法的趙匡胤,轉身扶起因惶恐而冷汗滿面的趙普。
“有件事需要你幫朕去做。”
趙匡胤的這句話落到趙普耳中,令趙普心中的惶恐消散了不少。
“陛下請言,臣願赴湯蹈火!”
趙普的惶恐情緒,趙匡胤怎麼會感覺不到呢?
憑心而論,他今夜對趙普說這些完全是因為信任。
可惜,在他成為帝王后,他的任何一位心腹都無法再如之前那般親密無間了。
“一件小事而已,用不著赴湯蹈火。”
略微安撫一番趙普後,趙匡胤問趙普道:
“你知道為何,朕要讓留哥兒親自設計擒下魏仁浦嗎?”
對於趙匡胤口中的這件事,趙普自然是知道的。
之前趙普以為趙匡胤這安排,一方面是體現了他對魏仁浦的重視,另一方面是抱著歷練皇長子的心思。
而從當下趙匡胤的語氣聽來,他這一安排似乎還有著其他深意?
見趙普因疑惑而不敢妄言,趙匡胤轉身遙望遠處的延德宮方向說道:
“魏仁浦是個正氣之人,潘美入城後,城內唯有魏仁浦與韓通在察覺異常後有想著反抗。
至於魏仁浦的理政、軍略才幹更不必多說,當前朝野上下能與他比肩的不過一掌之數。”
趙普相當認同趙匡胤對魏仁浦的評價。
就在趙普以為趙匡胤是在表達他對魏仁浦的愛惜之情時,趙匡胤接下來的話,卻讓趙普瞬間意識到了關鍵。
“魏仁浦若能效力大宋,朕統一天下的大業勢必會事半功倍。
不過這不是朕最看重他的地方。
當年漢隱帝荒淫無道,在誅殺大臣楊邠後,想著趁此威勢一舉除掉周太祖。
周太祖得知訊息後,六神無主。
在那危險至極的境地中,是魏仁浦為周太祖日夜謀劃,最後才讓周太祖轉危為安並得以建立大周。
在周太祖晚年時,因子嗣皆為漢隱帝所殺,他陷入了無子可立的困境中。
那時身為周太祖外甥的李重進與權臣王峻勾結,意圖謀奪儲位,一度令周太祖意動。
在周世宗眼看儲位無望,決意率部眾西逃之際,又是魏仁浦出身為周世宗劃計,才令權臣王峻被貶。
至此,周世宗的儲位才得以確定。”
柴榮在世時,趙匡胤身為他的心腹,是知道很多不為人知的隱秘的。
而方才趙匡胤說的那些隱秘,有些是趙普事先完全不知的。
然趙普終究是個智者,他從趙匡胤的話語中迅速的抓住了一條關鍵脈絡:
魏仁浦曾兩次扶保英明天子登基→陛下特意讓皇長子前去擒拿魏仁浦。
當理清這條隱藏極深的關鍵脈絡後,一個重大的猜測浮現在趙普腦中:
“陛下欲立皇長子為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