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內發生的事,趙德秀目前尚不知曉。
在他還等著結果的時候,他突然發現,大帳的門簾被掀開,一位位父親的心腹正從帳內魚次走出。
大戲,要開始了嗎?
儘管心中有此思索,趙德秀並沒在表面表現出來。
每當有一位叔伯經過他身前時,他都會一如既往的保持謙遜的態度行禮,及至趙匡義走到他身前後。
“你知道今日對你父親,對我們趙家有多重要,希望你一會慎言。”
趙匡義是在趙德秀的耳邊說的這番話。
而從趙匡義的這番話可以發現一件事,哪怕沒有穿越這件事發生,原身也是大概知道今夜要發生的大事的。
趙匡義的話讓趙德秀身形微微一滯,他並未出言反駁趙匡義。
繼承了原身記憶的趙德秀知道,趙匡義突然對他說這番話絕非故意針對。
也許在將來他與他的這位叔父之間必定會有一番龍爭虎鬥,但至少在陳橋兵變還未發生的今日,趙家依然還是大周臣屬的今日,趙匡義沒有理由故意針對他。
現在他與他,都是一艘船上的人。
而以前身的所作所為來說,趙匡義的擔憂是不無道理的。
聽完趙匡義的提醒後,趙德秀只是對著他再次微微一拜,不爭不辨。
可趙德秀的沉默反而被趙匡義再次看做是怯弱的表現,一聲冷哼後,趙匡義拂袖離去。
走在最後的是一身青袍布衣的趙普,趙普似乎就是要等所有人都離開,等到這個目的達成後,他才慢悠悠地來到趙德秀身前。
望著眼前相貌與趙匡胤頗為相似的趙德秀,再想起趙匡胤與先妻賀氏的伉儷之情,趙普輕聲對趙德秀點撥道:
“那件事,讓主公對公子頗為失望。”
“可主公重情義,父子也終究是父子。”
說完一番意味深長的話後,趙普見趙匡胤的親衛走來,便撫了撫衣袖離開了趙德秀身前。
趙普,趙德秀自然是認識的,趙普言語中的點撥,趙德秀更不會聽不出。
趙德秀隱約記得,好似原來的歷史上趙普就是傾向於讓趙匡胤立子為儲。
在趙德秀還在思索這一層關係的時候,趙匡胤的親衛已經來到趙德秀身前,並引著趙德秀朝著大帳走去。
趙匡胤在帳內,一邊伸手撫摸著案上的玉帶,一邊等著趙德秀的入內。
當趙德秀進入帳內時,看到這一幕的他,從趙匡胤的臉上看出了幾許柔情。
世人皆知,大周名將趙匡胤在戰場上乃是勇猛無匹,殺人無數的勇將,誰又能看到他會有如此柔情的一面呢?
而世上唯有他們父子才知道,這根玉帶代表著怎樣的含義——這根玉帶,是趙匡胤髮妻賀氏的遺物!
趙德秀入內的動靜,令趙匡胤收起了臉上的難得情緒。
很快的,往日裡身為父親的威嚴面容,再次出現在了趙德秀的眼中。
“你口中的急事是什麼?
莫不成又是勸吾,放棄舉事不成?”
若仔細聽的話不難聽出,趙匡胤的話語中有些許嚴厲,更有些許因不被理解而產生的不忿。
因後世北宋的帝脈乃是趙匡義一系,故而史書上對趙匡胤嫡長子的記載很少。
“早夭”,便是這位有著重要身份的皇子的最鮮明記錄。
早夭意為未成年而死,史書上沒有記載的生卒年,穿越到當世後,繼承了原身身份的趙德秀卻很清楚這點。
趙德秀生於後晉開運二年(945年),今年的趙德秀即將十六歲。
而現在這位趙德秀穿越的時間點,大概是在兩個月前。
剛剛來到這一世時,趙德秀尚未完全接收前身的記憶,為了不被看出破綻,趙德秀一直深居簡出,對外以養病託詞。
而在融合了前身全部的記憶後,趙德秀還來不及欣喜於即將到來的大宋嫡長皇子的身份,就為前身為他挖的一個坑而深深苦惱著。
從前身的記憶中可知,在趙匡胤一開始謀劃兵變事宜時,他曾抱有厚望的將這件事大致透露給前身。
這一點並不奇怪,在去年前身的年紀就已經十五歲,亂世之中這等年紀出來為家事奔波的少年並不少。
更何況作為趙家事實上的長子嫡孫,趙德秀自小受到的教育是很好的。
趙匡胤一開始的想法倒也簡單,趙匡胤或許不求前身能在這件事中幫他什麼大忙,他只是想透過這件事來歷練前身。
畢竟兵變之事向來兇險,若成,有參與此事的前身自可借勢積攢一些名望。
若不成,經過這件事歷練後,在趙匡胤安排的後手下,趙德秀或許能帶著家人逃過一劫。
可讓趙匡胤沒想到的是,前身在得知此事後,竟表現出怯弱的一面,哭勸他放棄起事以圖保全家人。
因此事,前身被趙匡胤狠狠叱罵了一番。
這直接讓趙匡胤對前身很失望。
只是趙匡胤不知道的是,前身在與他爭吵後,心中驚懼不已,加上那時身體遭逢惡病,後竟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
而在知道全部的來龍去脈後,一個一直在後世困擾趙德秀的謎團終於解開了。
原來的歷史中,明明趙德昭已經成年,可趙匡胤卻一直不遲遲大力培養他,想來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嫡長怯弱之殤,給趙匡胤留下了深深的陰影。
在心中狠狠吐槽了一下前身後,趙德秀知道眼下他的當務之急,是必須要重拾趙匡胤對他的信心。
唯有做到這一點,他為嫡長子的身份優勢,才能在無形中發揮到最大。
想到這裡,趙德秀對著趙匡胤深深一拜隨後問道:“父親真以為,孩兒是怯弱才哭勸父親放棄舉事的嗎?”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