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城外,是有一支禁軍的,人數不多,就數百人。
這支禁軍,是張永德離京時,趙德秀調撥一路上保護他安全的。
本來在到達青州後,這支數百人的禁軍應當返回汴京,但這一件事卻為盧多遜手持虎符所阻攔。
張永德知道盧多遜的身份,面對盧多遜阻攔禁軍回京一事,他看在眼中,卻從未主動詢問過為何。
直到第二日盧多遜,來到了張永德營中。
得知盧多遜到來,張永德親自出營,將他帶至寢帳中。
待兩方坐下後,盧多遜率先問道:
“節帥還不打算入城嗎?”
面對盧多遜的詢問,張永德淡淡的飲了一杯酒:
“異變將生,城外安全。”
在盧多遜面前,張永德將他心中的判斷,坦然的說了出來。
張永德的坦然,讓盧多遜有些意外。
怪不得在離京前,趙德秀會囑咐他“張永德可用”。
有著趙德秀的囑咐,加上張永德的坦然,盧多遜決定不再試探:
“城內的麻希孟,可曾相邀節帥入城赴宴?”
見盧多遜談及正事,張永德放下手中酒杯:
“有邀約。
我猜他想以田畝,金銀賄賂於我。”
聽到張永德的回答後,盧多遜又緊接著問道:
“敢問節帥是如何回應的?”
“虛以委蛇,安撫其心。”
張永德的應對讓盧多遜面露喜意。
盧多遜起身對張永德拜道:
“麻希孟廣佔田畝,意欲抗拒朝廷新政,還望節帥相助。”
盧多遜的請求,讓張永德有些不解。
“數百禁軍,兵權在你手中。
若想除惡,軍令一下,殲滅麻氏並不難。
我能如何相助?”
張永德久居地方,自是知曉地方豪強手中,通常會掌握著武裝力量。
但麻希孟勢力再強,終究侷限在一州之地,能供養的部曲至多不會超過千餘。
千餘豪強部曲,哪怕人數有優勢,但肯定抵不過朝廷百戰精銳。
至於麻希孟是否會請青州刺史相助。
縱算青州刺史愚蠢到,願意隨麻希孟作亂,但青州境內並無精兵,大多是分散各縣的孱弱州兵。
將孱弱聚集起來,都要耗費不少功夫,更別說與禁軍作戰了。
張永德知道的,盧多遜也知道,可他有自己的考量。
“遜知曉,數百禁軍足以彈壓麻氏。
但彈壓之事,不可發生在城內。
一則麻氏部曲熟知城內地形,二則若在城內交戰,兵刃之災就會蔓延至百姓身上。
朝廷舉行新政,是想安民。
若有可能,遜不想兵禍發生在百姓身上。
再者朝廷清查田畝一事天下矚目。
在這關頭,若朝廷能以最小代價鎮壓住地方豪強之亂,足以對天下形成震懾,於新政裨益良多。”
盧多遜的解釋,讓張永德對他高看了一眼。
文人到底與武人不同。
武人一般只看重結果,而文人是想過程與結果都美麗。
重視起盧多遜後,張永德問道:
“你想我如何相助?
領兵一事,我不會做。”
詢問的同時,張永德明確表達出,他不會再碰兵權的意思。
見張永德有所誤會,盧多遜連聲說道:
“節帥無須領兵,修書一封即可。”
見盧多遜請求的事如此簡單,張永德自不會推辭。
“好!”
第二日,張永德的書信送至麻希孟的手中。
當展開書信看完後,麻希孟在麻希仲面前大笑起來。
麻希仲不知兄長因何發笑,連忙問道:
“兄長,張節帥在信中說什麼了?”
見麻希仲滿臉好奇,麻希孟將信件交給他觀看。
當麻希仲看完信件內容後,一頭霧水。
原是張永德在信件的字裡行間,透露出向麻希孟索賄的意圖。
應當是張永德從盧多遜口中得知前日宴會之事,想要一起分一杯羹。
這倒也正常,從麻氏在汴京的情報網可以得知,張氏早已倒向晉王殿下。
在麻希仲看來,張永德索賄代表著家族又要出血,實在不知道麻希孟有何開心的。
見麻希仲臉帶不解,有心培養他的麻希孟開口解釋道:
“天下節度使,大多一個秉性。
若張永德真不貪錢財,我反而要擔心他有何企圖。
再者若他不貪財,我又該如何籠絡他?”
看起來張永德直接寫信索賄,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實則相當符合唐末以來節度使的節操。
笑完後,麻希孟臉上有著一些鄙夷之色浮現。
“武夫就是武夫,竟還擔心我私下多給盧多遜錢財。
要我攜帶錢財親自前往城外,在他營中公平分配才可安心。”
那一夜,盧多遜以“恐他人舉告”的緣由,並未帶走那箱錢財,而是暫且寄放在麻府中。
麻希孟內心中,對武夫是有著不屑的。
誰讓他曾將劉銖玩弄於股掌之間呢?
“也罷!一次將大事辦完,也省的日後折騰。”
鄙夷之餘,麻希孟對這件事並無疑心。
甘願拿出一半家產,換一個護身符,換做任何人都會動心的。
再者利益均沾,本就是常理。
“你速將一應財物準備好,明日我就與鄭府尊一同前往城外。”
麻希孟話音剛落,麻希仲就轉身離開了堂中。
等麻希仲離開後,麻希孟心下愈發放鬆:
看來麻氏這一關,又要有驚無險的度過咯。
在夜色的掩護下,最適合做一些鬼祟之事。
第二日夜晚,麻希孟與鄭文新領著許多車金銀,如約來到了城外的營中。
直至將多車財物護送到張永德的寢帳外後,麻希孟與鄭文新才領著親信族人與屬官一起進入帳中。
眾人一進入帳內,就看到張永德及盧多遜在座。
麻希孟與鄭文新的入內,吸引了張永德與盧多遜的目光。
不知是不是錯覺,麻希孟感覺今夜盧多遜看他的目光怪怪的。
但財物都已運送到,麻希孟自覺已履行承諾,並未多想什麼。
隨後張永德示意麻希孟與鄭文新坐下。
待麻希孟坐下後,他口中自然又是一陣對張永德的吹捧之語。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