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

第148章 伐謀伐交 誘引內亂

韓匡嗣對趙德秀的突然前來頗為疑惑。

是得知自己近來要北還,特意前來相送嗎?

這一想法,是常理下的推測,但介於之前趙德秀的表現,他也不像是會重視使團的人。

韓匡嗣年少時便侍奉在耶律阿保機、述律平等契丹統治者身邊,常年的伴君如伴虎,讓韓匡嗣養成了謹慎的性格。

今再次面對猛虎,韓匡嗣慢慢打起十二分小心。

儘管心中有所狐疑,但韓匡嗣在面上並未顯露半分異常,他恭敬地將趙德秀迎入堂中。

堂中遍佈著檀木的清香,不斷升起的香霧為大堂帶來了一股莊重的氣氛。

趙德秀與韓匡嗣相互入座後,堂內堂外的緊要處,已陸續被王府親軍所掌控。

至於韓匡嗣的身後,亦站著幾位健壯的契丹武士。

方才在外面,雙方都盡顯友好姿態,而自進入大堂後,雙方的姿態正隱隱轉變為防備。

這矛盾的變化,生動的映照出大宋與契丹的複雜關係。

因國仇家恨,大宋與契丹日後必有慘烈一戰。

而限於當下國情,大宋與契丹又必須互相保持著一定剋制。

韓匡嗣坐下後,他看向趙德秀的目光中,隱隱帶上了幾分審視與忌憚。

沉默一會後,老辣的韓匡嗣率先“歡喜”地說道:

“外臣不日就將回國,今日晉王殿下能屈尊前來相送,外臣深感榮幸。”

不管趙德秀的真正目的為何,韓匡嗣打算先來一手以柔克剛。

常言道伸手不打笑臉人。

韓匡嗣的放低姿態,讓趙德秀一時無法組織起犀利的詞鋒。

而韓匡嗣先發聲,將話題往相送一事上引,只要趙德秀順著他的話說下去,那麼韓匡嗣就能發揮出“不粘鍋”的外交本領。

想從自己口中刺探契丹情報?

絕無可能!

韓匡嗣說完後,就雙目炯炯的看著趙德秀。

對於韓匡嗣的注視,趙德秀先是淡淡一笑,他先從懷中掏出一本書籍放在案上,然後說道:

“孤近來研習《周禮》,有些許迷惑之處,聽聞韓公令尊是契丹國內有名的大儒,韓公出身名門,想來對《周禮》頗有研究。

聖人有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孤今日來尋韓公,一是相送,二是請教。“

韓匡嗣的父親名為韓知古,韓知古可不僅是大儒那麼簡單,契丹當下的禮儀制度是韓知古糅雜漢族傳統禮儀和契丹國俗創造出來的。

韓知古更是遼太祖欽定的佐命功臣之一。

一聽完趙德秀的話,韓匡嗣的眼睛就微眯起來。

宋朝國內大儒遍佈,趙德秀若有學業上的疑問,何須來詢問自己?

可縱算察覺到這一點異常,韓匡嗣卻無法開口拒絕。

因為韓匡嗣沒有拒絕的理由。

首先趙德秀作為大宋儲君,他能夠“不恥下問”,算的上是給他臉面,若他不知好歹貿然拒絕,世人定會非議他跋扈。

而他身為契丹正使,他的跋扈惡行是會影響到契丹的。

韓匡嗣深知在契丹國內,有許多政治敵手都想抓住他的把柄致他於死地,他不能給人留下話柄。

另外韓匡嗣無法以學藝不精的緣由,拒絕趙德秀的請教。

韓匡嗣得顧忌到先父韓知古的名聲。

韓知古在契丹的優良名聲與政績,是韓氏一族在契丹生存的土壤,韓匡嗣怎會允許這片沃土中出現半點汙泥?

兩方面不可,將韓匡嗣拿捏的死死的。

雖心有警惕,韓匡嗣還是無奈回道:

“殿下好學之心,實在令人敬佩。

然外臣才疏學淺,學識不及先父一二,若一會解答有誤,還望殿下見諒。”

韓匡嗣懷疑,趙德秀是想透過學識攻擊他,故先打了個預防針。

可韓匡嗣的猜測是錯的。

趙德秀要的不是他回答的內容,要的是他肯回答的態度。

趙德秀用手指敲擊著案上的《周禮》,發生一陣陣清脆的聲響。

他語調平和,卻像投石入水:

“宗法有言,繼承當以嫡長為先。

《周禮》中更有大儒批註:祖制不可廢。

然孤觀天下事例,竟發現天下喪亂數十年間,違逆祖制,違逆嫡長繼承製者不知凡幾,這是為何?”

趙德秀的詢問,像極了一個不知變通的“腐儒”。

亂世之中,強者為王,談何禮制?

但趙德秀的詢問一落入韓匡嗣耳中,就讓他神色驟變。

在韓匡嗣心中警鈴大作,想著要阻止趙德秀進一步詢問時,一番更直接的話語響徹在堂中。

“就像貴國之人皇王,他是嫡長,孤亦是嫡長,彼之遭遇,孤甚為同情。

不知韓公對這一事,是如何看待呢?”

犀利的詞鋒,該來還得來。

問出這番話時,趙德秀臉上的笑意盎然,反觀韓匡嗣則是反應迅速。

趙德秀果然是不安好心。

韓匡嗣“啪”地一聲,拍案而起。

這一刻,韓匡嗣一直以來刻意保持的雍容氣度,慢慢都消失不見。

然拍案而起的韓匡嗣,卻並未將矛頭指向趙德秀,他先是對著身後幾位契丹勇士喝道:

“汝等都退下。”

在韓匡嗣的命令下,幾名契丹勇士離開堂中,他的身後只剩下護衛的韓德讓。

待契丹勇士們離開後,韓匡嗣收拾好心情,臉色複雜的重新坐了下來。

趙德秀將韓匡嗣的反應都盡收眼底,能讓一位老狐狸變得失態,主要原因在於他的話觸及到了老狐狸的內心隱秘。

表面上看起來,趙德秀跟契丹使者韓匡嗣談及嫡長繼承製,是一件對牛彈琴之事,因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契丹是蠻夷之國。

蠻夷之國,自有“弒君繼承法”。

可這一印象,對契丹國並不適用,就好像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契丹國內的漢化程序,很早就已開啟。

漢化程序,是由遼太祖耶律阿保機親手開啟的。

耶律阿保機一生的偉業,大致可概括為兩方面:

一方面是開疆拓土,奠定契丹國的疆域。

另一方面是扶持漢人官僚,培植國內的漢化政治勢力。

耶律阿保機之所以要大力扶植漢化勢力,在於千古不變的人性。

契丹部族的可汗繼承,一開始並不是父死子繼,甚至都不是兄終弟及。

當下世人皆知,契丹部族的皇族是耶律氏,可在耶律阿保機那個時代,耶律氏只是契丹部族中的一個貴族姓氏而已。

耶律氏能成為契丹部族的皇族,得益於耶律阿保機的一生打拼。

當耶律阿保機立下豐功偉業,統治萬里草原後,他會甘心依照契丹傳統將契丹可汗的寶座傳給其他貴族嗎?

莫說其他貴族,就是親弟弟耶律阿保機都不想給,他就想讓可汗寶座在他的嫡系子孫中流傳。

這一想法很符合人性,卻要違反契丹數百年的傳統,耶律阿保機將會面對眾多契丹保守勢力的反抗。

為完成心中構想,耶律阿保機只有一條路可走——扶植天然支援父死子繼的漢人勢力。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