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

第148章 伐謀伐交 誘引內亂

在耶律阿保機的扶植下,漢人政治勢力發展迅速,並團結在皇太子耶律倍身邊。

耶律阿保機本以為,將來有著崇尚漢人文化的耶律倍繼位,一切都會按照他的設想進行著。

可耶律阿保機忽略了一點——他一手造就了契丹國內漢化勢力與保守勢力的對抗。

他一死,率先背叛他的是他的妻子述律平。

述律平在契丹保守勢力的擁護下,在耶律阿保機的葬禮上,對漢化勢力進行了清洗。

這便是“扶余之變。”

血腥清洗之下,契丹國內的漢化勢力遭受重創,就連本該合理合法繼承皇位的太子耶律倍都被囚禁,剝奪了繼承權。

後來繼承皇位的是耶律倍的弟弟,遼太宗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能上位,在於他不傾向任何一派,主打政治平衡手段。

述律平本以為扶余之變後,契丹國的漢化派勢力再不足為患,但她低估了漢化派勢力的頑強生命力。

在耶律德光掌權時期,漢化派勢力先是暗中發育恢復元氣,而耶律德光在南征回朝的途中暴斃,給了漢化派勢力反戈一擊的機會。

耶律德光在生前,是有立下合法繼承人的——皇太弟耶律李胡。

但漢化派勢力趁述律平來不及反應,透過一番利益牽連,讓契丹的南征精銳直接擁立耶律阮繼位。

耶律阮是耶律倍長子,是契丹漢化派勢力心中正統的繼承人。

得到南征軍隊的擁護後,耶律阮率軍返回契丹逼迫述律平承認他的帝位,從此契丹皇位重新回到嫡長一脈。

這便是“橫渡之約”。

可就在契丹的漢化派勢力,覺得大功告成之際,契丹的保守派勢力亦進行了反擊。

契丹宗室耶律察割再度發動政變殺死耶律阮,耶律阮死後契丹貴族勢力擁立耶律德光的長子耶律璟繼位。

耶律璟就是當今的遼睡宗。

這一次政變,被稱為“火神澱之亂。”

三次政變雖名稱不同,但本質上都是契丹國漢化派勢力與保守派勢力的爭鬥。

在數次政變之下,契丹的漢化派政治利益,已經與遼太祖的嫡長一脈深度繫結。

韓匡嗣作為契丹漢化派的中堅人物,當趙德秀有意提及耶律倍時,他就知道趙德秀對契丹的內部亂局知之甚深。

而韓匡嗣更加意識到,趙德秀突然提起人皇王一事,定然有著更深的圖謀。

這些猜測足以讓他感到不安。

因趙德秀的圖謀,也許會損害到自身利益。

重新坐下的韓匡嗣,冷著臉低聲問道:

“晉王殿下,到底想說些什麼?”

韓匡嗣驅散旁人的行為,代表著他在趙德秀的刺激下,想談一談更深刻的事。

見韓匡嗣都沉不住氣了,趙德秀亦不藏著掖著:

“孤想透過韓公,與貴國的耶律賢皇子交流下。”

耶律賢是耶律阮的遺孤,是目前遼太祖嫡長一脈的繼承人。

聽到趙德秀提起耶律賢后,韓匡嗣的臉色更陰沉了幾分。

“賢皇子身份貴重,哪是我能見到的?”

臉色雖陰沉,韓匡嗣卻下意識地表示,他與耶律賢不熟。

對於韓匡嗣的話,趙德秀是一點不信。

得益於前世的一部電視劇,趙德秀曾查過耶律賢的生平。

趙德秀清清楚楚記得,耶律賢很早的時候,得益於先輩遺澤,他身邊就聚攏起一批強大的政治勢力。

那股政治勢力,正是契丹國的漢化派。

漢化派勢力圍繞在耶律賢身邊,一方面是想保護他的安全,另一方面是想著再來一次從龍之功。

身為後世者的趙德秀,能不知道數年後發生的“黑山之變”嗎?

近侍朝不保夕,鋌而走險殺害帝王的事,看起來有合理性。

問題是耶律璟喜歡殺近侍,都殺了多少年了,早不反擊晚不反擊,在耶律璟威脅完耶律賢的第二日,近侍才發起反擊。

而耶律璟一死,耶律賢就跟早有預料一般,以最快的速度掌握軍政大權。

這種種跡象足以證明,耶律賢就是黑山之變的幕後推手。

對於韓匡嗣的不老實,趙德秀笑道:

“孤想認識的人,還從未無法認識的。

若韓公不願居中聯絡,孤下月就上奏陛下,請求派出一支使團前往上京。

孤會讓使者親自上門拜訪耶律賢,就是不知貴國君主得知此事後,會作何感想呢?”

趙德秀這話一出,韓匡嗣幾乎要急得跳腳。

本來由於耶律賢的身份,耶律璟就對他頗為忌憚,若宋朝使者真那麼做了,耶律賢的處境將更不好過。

趙德秀的用心,實在太過惡毒。

攸關自身利益,韓匡嗣哪還有辦法繼續搪塞。

韓匡嗣將身體壓低,充滿密謀的味道。

接著一陣低聲詢問從他口中發出:

“殿下莫要衝動,聯絡一事,老夫自有辦法。

就是不知殿下想與賢皇子聯絡所為何事?”

所為何事?

那當然是想挑起你們契丹內亂咯。

燕雲十六州,是一定要收回來的。

而契丹國力強盛,實是一勁敵。

兵法有言:“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本來中原政權收回燕雲十六州的最佳時機,就是在周世宗北伐時,那時契丹由於輕視在燕雲十六州的防備力量不強。

可惜大好時機,卻被周世宗的驟病所打斷。

自那一戰後,契丹方面大大加強了燕雲十六州的防務。

另外耶律璟雖號稱“睡王”,嗜殺是他的一個性格特徵,問題是耶律璟殺得要麼是近侍,要麼是主動叛亂的人。

時人有稱“上不及大臣,下不及百姓”

而耶律璟是擺爛,但他同時又不瞎指揮。

耶律璟將大權交給耶律屋質等重臣,軍政大事由他們主理,這間接導致契丹的國力不但未有下滑,還在穩步上升中。

時人有稱:“省徭輕賦,人樂其生”。

耶律璟很像後期的高洋——“主昏於上,民安於下。”

耶律璟統治下的契丹,不能說是國力最強盛的時候,但絕不是後世一些營銷號所說的“輕輕一碰就碎”。

鑑於契丹穩步上升的國力,趙德秀來日要想順利收回燕雲十六州,得想辦法儘可能削弱契丹的國力。

既然契丹有內亂的傳統,那趙德秀當然要利用一番。

而在韓匡嗣面前,趙德秀得換種說法:

“嫡長居尊位,有利於賢皇子,更有利於孤。

韓公無需疑慮,孤是想與賢皇子溝通下感情,順便幫一幫他。”

說完後,趙德秀露出了誠懇的笑容。

韓匡嗣不知道的是,趙德秀曾在南唐國主李煜面前,亦有過這番笑容。

將信將疑的韓匡嗣,在趙德秀給予的現實壓力下,只能默默答應。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