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

第153章 彥卿畏服 善變天子

可現在,符彥卿心中唯一的希望,已被趙德秀拿捏住。

這如何能讓符彥卿不瘋狂?

嘶吼聲近在耳旁,趙德秀卻臉色如常。

在陣陣嘶吼聲中,趙德秀淡淡回道:

“臥榻之側,孤不喜歡有人。”

從大宋的角度來說,它的臥榻之側是契丹、南唐、西蜀等國。

從趙德秀的角度來說,他的臥榻之側,除去敵國外還有在天下盤根錯節的節度使。

符氏一族是否為國立過功重要嗎?

符彥卿本人品德是否高尚重要嗎?

這對趙德秀來說都不重要。

對趙德秀來說重要的是,當有勢力威脅到自己時,要麼就如慕容延釗、石守信等人般接受改造,暫時隱退。

要麼就如符彥卿般,全族下獄,屠刀懸頸。

趙德秀的回答就像一根冰錐般,將符彥卿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氣勢直接捅破。

符彥卿的臉色正變得越來越灰敗。

天下亂了太多年,亂到讓符彥卿忘記皇權本就該是至高無上的。

絕望的情緒,籠罩在符彥卿的心頭。

這一刻,符彥卿在趙德秀面前,卸下了所有憑仗與驕傲。

君權巍巍,唯有臣服。

“求,求殿下給符氏留一條血脈。

符氏一族不能亡在我手中。”

符彥卿的祈求聲中,帶著哭聲。

面對符彥卿的請求,趙德秀臉上露出笑容。

他之所以還願稱符彥卿為符公,是在於他還有利用的價值。

既有價值,網開一面並非不可能。

“禁軍查抄符府時,搜出了數十封密信,大多是與各鎮節度使的往來。”

聽到這句話後,符彥卿唇齒微張,他漸漸意識到趙德秀的目的。

“書信的內容,孤大多看過。

信中多言的是貪墨軍糧,私設關稅等事。

那些罪名,孤很不滿意。

孤希望符公,能幫一下國家。”

趙德秀今日來尋符彥卿,是想讓符彥卿幫他一個大忙。

矯詔的罪名,足以徹底擊倒符氏一族,可趙德秀一番籌謀,為的僅僅是劍指符氏一族嗎?

趙德秀想的是,透過符彥卿矯詔一事,將“罷支郡”一事徹底實施下去。

要想將這一新政徹底落實,地方頑固的節度使是一定要清除的。

朝廷要想治罪節度使是不難的,天下的節度使哪有幾個屁股是乾淨的?

但任何政治舉措,都切記開地圖炮,否則天下的節度使一旦聯合起來,大宋的基業就會受到動搖。

更何況趙匡胤在登基之初,為穩定大宋基業,曾許諾過“與天下更始”。

既不能開地圖炮,又不能翻舊賬,趙德秀想治罪地方頑固的節度使,最佳方式唯有一個:

讓符彥卿用同謀的罪名,攀咬那些不聽話的節度使。

至於誰聽話誰不聽話,趙匡胤那裡早有名單,而這份名單目前在趙德秀手中。

趙德秀一個眼神示意,呂端就取出一份名單,放到符彥卿的身前。

望著名單上的人名,符彥卿面若死灰。

若有的選擇,他並不想符氏一族自絕於天下節度使,但可惜他現在沒得選擇。

藉助著牢房內微弱的燈光,符彥卿將名單上的名字一個個記在心中。

“老夫,老夫已記下。”

符彥卿的配合,讓趙德秀頗為滿意。

但今日他要符彥卿相幫的,不止這些。

趙德秀看著符彥卿說道:

“符公不覺得矯詔謀逆一事,唯國內部分罪臣串謀,有些太過單薄了嗎?”

此話一出,符彥卿的身體直接顫了一下。

您還想讓我咬誰?

見符彥卿驚疑,趙德秀臉上流露出慎重之色。

“敵國亡我大宋之心不死。

孤觀這一事中,蜀國頗有可疑!”

當初討滅武平國時,孟昶率軍支援周行逢一事,可一直被趙德秀記在心中。

本來蜀軍若進入大宋國界,趙德秀來日伐蜀就出師有名。

豈料那蜀中大將聽說趙德秀派兵阻攔後,竟一步都未踏入大宋國界,等洞庭湖水戰的訊息傳開後,蜀軍更是直接退卻。

一直記得此事的趙德秀,這一次可不會讓蜀國再逃出生天。

趙德秀的想法,讓符彥卿苦笑連連。

“一面罷支郡,一面西征蜀,真是顛倒乾坤之手段!”

大雨綿綿,讓趙匡胤回京的路途並不輕鬆。

洪水沖毀了多處官道,直接延誤了趙匡胤回京的路程。

得知天公不作美后,憂心於朝廷之事的趙匡胤,本想駕馬先行,直接返回汴京中。

不料他剛有這想法,就得到隨行朝臣的拼死力諫。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何況萬乘之尊乎?”

正所謂水火無情,趙匡胤是武藝絕倫不錯,然再強的個人武力遇上天災也是白搭。

不止其他大臣力諫,就是趙光義亦是如此。

“不察之罪”在身已讓趙光義感到惶恐,要是他再沒盡到守護天子之責,萬一趙匡胤在路上出了一些意外,那他真是百死莫贖。

趙光義直接領著大臣,冒雨在趙匡胤的御帳外值守:

“若陛下執意回京,請先斬臣等。”

面對眾臣的阻攔,趙匡胤一時亦沒更好的辦法。

要是朝中發生的是軍事,趙匡胤何須焦急?

無可奈何下,趙匡胤只能寄希望於趙德秀能展現出非凡的政事應變才能。

就在趙匡胤在御帳中深感憂慮時,因天氣惡劣遲來嵩山的第二波信使終於來至。

當信使奔入帳中不久後,大臣們就突然聽到了趙匡胤的陣陣大笑聲。

還不等眾臣思索趙匡胤因何發笑,趙光義就發現帳外的雨勢正在漸漸停歇。

直到最後,久違的陽光竟都從天上落了下來。

沐浴在陽光中的眾臣,看到趙匡胤一臉喜意的掀開帳簾走了出來。

趙匡胤亦發覺了天氣突然轉晴的事。

見趙匡胤出來,趙光義連忙上前道:

“天雖放晴,還望陛下稍息回京急切之心,應先派斥候打探路況才是。”

趙光義的建言,讓趙匡胤有些驚訝。

“朝廷自有晉王監國,朕放心的很,為何要回京?”

不解的回答完趙光義後,趙匡胤望著越來越明亮的天氣,笑著說道:

“既雨過天晴,那就該繼續上嵩山為太后祈福!”

趙匡胤變化之快,直讓趙光義及眾臣咋舌。

陛下,你好善變。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