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建隆二年九月。
在趙匡胤的聖旨下達後,神武軍正式進入組建過程,先前考慮到神武軍組建在即,趙德秀提前一步召回了楊業。
楊業不止有勇有謀,在練兵方面的才能亦是不凡。
歷史上楊業在最後一戰中,被契丹重兵圍困,但哪怕是那情況下,他一手訓練出的宋軍幾乎無畏死投降者。
召回楊業後,趙德秀命他為神武軍行軍司馬兼教練使。
行軍司馬是地位僅在節度副使之下的要職,教練使更主管一軍訓練事宜,而當世軍隊在訓練時,是有著嚴苛的軍法約束的。
楊業成為教練使,代表著他能夠一定程度上掌控著神武軍的生殺大權。
趙德秀本以為楊業得到如此重用,第一反應會是欣喜,不料楊業的反應出乎了他的預料。
楊業並未急著謝恩,他先是取下兜鍪放在一旁,對著趙德秀請罪道:
“殿下信重,委臣以練兵大事,臣深感惶恐。
士卒不精練,一上戰場勢必敗壞戰局。
臣知神武軍中軍官,或為殿下王府舊人,或為勳貴子弟,彼等仰仗與殿下關係,可能會驕縱不法。
臣想向殿下請一道軍令:軍中犯紀者,臣當有先懲後奏之權。
不如此,臣恐無力整肅神武軍,更恐貽誤殿下大業。”
說罷楊業對著趙德秀一拜。
常人主君若聽到楊業的話,難免會有所不喜。
在自己給予一名部將大權時,那名部將不及時謝恩便罷,言語中還有著推辭之意。
另外那名部將在話語中,竟還想要更大的權力,真是有些“逾越”了。
楊業也知道他的行為有些逾越,故而先擺出請罪姿態。
楊業並非不想為趙德秀鍛煉出一支強軍,實在是他本人的身份頗為敏感,若不得到趙德秀的大力支援,他擔憂的事很可能會成真。
對主上知無不盡,方是楊業認為的“人臣之忠”。
就在楊業心懷忐忑時,他並未等來趙德秀的訓斥,反而是聽到了一陣笑聲。
趙德秀臉上掛滿笑意,他起身來到楊業身前,親手將他從地板上扶起:
“卿是想當孤的孫武呀!”
“孤的度量豈會不如吳王?”
“卿所求,孤皆應允。孤唯有一求,讓神武軍成為比控鶴軍、捧日軍更善戰的精銳!”
說完後,趙德秀還親自取起兜鍪,為楊業重新帶上。
“卿有孫武之志,惜孤府中無百餘佳麗耳!”
一聽這話,楊業本來凝重的臉色中,就不免出現些許笑意。
春秋時有一個著名的練兵典故,是孫武“訓練宮女”。
趙德秀是在套用此典故,對楊業說了一句玩笑話。
這句玩笑,讓楊業不再忐忑,更讓楊業想起他丈人聽聞趙德秀事蹟後,說出的讚語:
好笑語,性闊達聽受,善於用人。
打消楊業的疑慮後,趙德秀引著他來到位上重新坐下:
“據軍器監統計,全軍上下的步人甲當在五千套左右。
故神武軍的人數,暫定為五千。”
宋朝承襲五代舊制,軍中的單位編制大致分為四層:
都、營(指揮)、廂、軍。
由於五代戰事頻繁,加之國家太多,在某些國家軍隊中,廂是比軍更高一級的軍事單位。
但軍與廂的地位會有變化,都與營的地位卻很固定。
“都”是當世軍中最基礎的軍事單位,每都大約為100人,類似於後世的“連”。
按每都100人編制的話,5000人的神武軍將會有50都。
而每10都為一營,神武軍將會有5營的編制。
都的長官稱為都頭,營的長官稱為指揮使。
五千神武軍士卒,趙德秀打算直接在禁軍中選拔,但全軍中的都頭與指揮使,他是一定要讓原先的兩百澶州親軍擔任的。
在近兩年的朝夕相處下,那兩百澶州親軍對趙德秀可謂忠心不二。
趙德秀從趙匡胤身上學到許多,有一點便是:
要想掌控住軍隊,關鍵在於“以輕御重,以簡御繁。”
“輕”與“簡”代表的是軍中中低層軍官,“重”與“繁”代表的是軍中普通士卒。
都頭負責士兵日常起居,訓練、衝鋒等基本事務,與指揮使共同組成整支大軍的骨架。
將神武軍的骨架握在手中,那麼就無人能染指趙德秀對神武軍的最高指揮權。
按照“軍”的編制,神武軍人數才五千是偏少的。
正常來說,禁軍中的一軍人數至少要兩萬。
例如殿前司中的控鶴軍與捧日軍,經過新一輪擴充後,人數都達到兩萬五。
但萬事開頭難,限於步人甲的數量,神武軍的人數一開始不多。
等到軍器監的生產力上來了,神武軍將會再迎來一次擴編。
聽到神武軍的具體人數後,楊業拱手說道:
“請殿下賜予軍中都頭、指揮使名單。”
這一份名單,趙德秀早就準備好。
楊業一詢問,一旁的呂端就拿出一份名單。
在這份名單中,神武軍中的五大指揮使分別是曹彬、楊業、慕容德業、張浩及呼延贊。
五人中論地位身為節度副使的曹彬最高,但並不代表曹彬對其他四營有指揮權。
特別是呼延贊掌管的親軍營,由於直接承擔宿衛職責,他的地位實際上不比曹彬低。
五位指揮使平時的任務,是負責監督本營士卒的訓練、軍紀事宜。
當戰時若趙德秀無暇指揮時,他就會臨時指派一名將領冠以招討使名號,負責統籌神武軍的指揮事宜。
而楊業雖是五大指揮使之一,但他有著教練使的名號,在軍中訓練事宜上他是有權力安排且監督其他四將的。
這樣的安排,既可保證神武軍在訓練及征戰時不會號令不一,又可保證五位指揮使互不統屬,相互制衡。
能想出這一安排,是趙德秀從趙匡胤身上得到的啟發。
自“杯酒釋兵權”後,趙匡胤對禁軍的進一步改革事宜正式提上日程。
首先趙匡胤直接廢除殿前都點檢一職,從此以後,名義上全國軍隊的最高統帥便是皇帝。
當然單單名義上做到這一點並不夠,還需要其他措施進行保障: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