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文德殿。
文武百官齊聚,滿堂盡是朱紫。
官家趙禎端居御座,一襲袞冕禮服,袍繡章紋,頭頂十二旒。
“自太祖皇帝立國以來,此乃我大周首次開疆拓土!”
趙禎掃視百官,一舉一動盡顯是欣喜。
“自江卿上奏《平戎策》以來,不足兩年時間,已成拓疆之功,實為能臣、賢臣、忠臣之表率。”
“眾位卿家以為,該作何賞?”
說著,趙禎起身,雙手揹負,盡是帝王威嚴。
如今,邊疆的功績名單還沒有呈上來,但功績第一人,肯定是主帥江昭,這一點毋庸置疑。
趁著沒事,議論一下賞賜。
趙禎的態度非常明確。
大賞特賞!
大辦特辦!
讓史書大書特書!
作為一位無子的老年皇帝,猛地有了開疆拓土的功績。
並且,他還是國祚百年以來唯一一位有過開疆拓土功績的皇帝!
這是什麼概念?
說句不誇張的話,廟號、諡號都得一一變動,往上擢拔。
趙禎心中的興奮,常人難以度量。
“以慣例論之,開疆拓土,可封世襲伯爵。”內閣大學士龐籍走出一步,緩緩答道。
這是太宗皇帝定下的規矩。
開疆拓土者,封爵!
當然,太宗皇帝可能沒預料到開疆拓土的竟是文官。
話音未落,宰輔大相公韓章叱道:“不可!”
韓章一步走出,重重的掃了一眼龐籍,出聲道:“依臣之見,還是酌情簡拔、封贈祖先、蔭封子孫、御賜寶物為妙。”
韓章補充道:“亦可封賜流爵,給予食邑。”
總之,就一句話。
不要世襲的伯爵!
韓章此言一出,不少文官相繼點頭,表示認同。
文官,要什麼世襲伯爵啊?
“大相公言之有理啊!”禮部尚書王堯臣高聲附和。
以慣例論之,勳爵若非奉旨領兵,不能出京。
上一代打下基業,下一代世襲爵位,就得禁錮於汴京。
須知,江昭並非武將出身,軍中勢力也並非根深蒂固。
一旦世襲伯爵之位,他這一代還好,妥妥的有望入閣。
可下一代就不行!
下一代得到的只有一個空頭爵位,沒有半分實權。
時間一長,地方上的勢力消弭,區區一個沒有權勢的伯爵,僅僅是有些富貴而已。
要真論起權勢和影響力,甚至可能都不如一縣縣令。
縣太爺好歹還掌握幾十萬人生計呢!
要是子孫哪一代出個混賬,走了武將路子,那更是哭都沒得哭。
這可不是魏晉三國時期,文武劃分不明確。
如今,文武劃分儼然相當清楚,也相當敏感。
世襲爵位,未免給人一種不文不武的感覺。
相比起世襲伯爵,蔭封子孫,讓子孫進士不斷代,為一方郡望,權勢、富貴,都不缺,難道不香嗎?
世襲伯爵,肯定不差。
但對於淮左江氏這樣的郡望而言,連錦上添花都稱不上。
“韓卿以為,該怎麼封?”趙禎莞爾一笑。
“以慣例論之,封以世襲伯爵。不過,文官世襲,實在不妥,或可封以流爵。”
韓章沉吟道:“既是封流爵,就得往高了封。”
“要不,乾脆封個國公吧!食邑兩千戶!”韓章臉不紅心不跳,身形清瘦,舉止自有風骨。
“國公?”
文武百官,齊齊探討起來。
一般來說,文官走到頂峰,就會封以國公。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