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我,小閣老,攝政天下

第89章 封賞國公?

一如晏殊、韓章、富弼、范仲淹,都有國公之位。

只不過,絕大多數都是死後再封賞國公爵位。

一如晏殊,死後追封臨淄公,號食邑一萬兩千戶,實食邑三千七百戶。

不過,因是去世以後再封的爵位,所謂的“實食邑三千七百戶”也是假的,子孫一分錢也不能到手,並不能領到相應的糧食。

范仲淹,死後封汝南郡國公,號食邑兩千三百戶,實食邑六百戶,也是一樣的情況。

都是假的,就是圖個好聽,表示榮譽。

少部分官員是致仕以後,生前就封賞國公之位,代表人物是韓國公富弼。

號食邑一千八百戶,實食邑四百戶。

只要富弼活著,他年年都可以從朝廷領到四百戶的糧食供養。

特殊例外的一些人,還沒致仕就封國公,代表人物是韓章。

拜宰輔大相公之日,封儀國公,食邑八千七百戶,實食邑三千戶,妥妥的寵臣待遇。

過些年,韓章的封號還會變動,從儀國公轉衛國公,再轉魏國公,號食邑一萬三千七百戶,實實封五千四百戶。

兩朝顧命大臣,待遇幾乎是百年國祚以來最頂端的存在之一。

徽宗時期,韓章轉封魏郡王,食邑之多就更是離譜。

當然,人已經去世,封再多也到不了手,僅是象徵榮譽。

而今,一旦江昭封了國公,那可就是宦海文官中唯三有食邑爵位的人。

餘下兩人,一人是韓章,一人是衍聖公四十六代孫。

就連其餘的五位內閣大學士,大機率也是病逝以後方才追贈爵位。

別的不說,反正出去一說,定然有排面!

文官國公,尚未致仕!

至於是不是流爵,已經無人在意。

文官要什麼世襲罔替?

“肅靜!”

內官一聲尖呼,探討不休的百官靜了下來。

“諸位卿家,以為如何?”趙禎望向百官。

他心中已經有了決意。

這麼一問,主要是想看看朝堂臣子的反應。

要是太過強烈,就往下降。

反正,不封世襲爵位就行。

至於太宗祖訓?

太宗可沒做到開拓疆土!

太宗祖訓,未必不能更改。

“臣以為,可封賞流爵國公。”令國公一步走出,表示贊成。

此次開疆拓土,從整體上講,相對利好武將一方。

作為統帥,要是江昭賞賜的上限不高,那幾乎就定死了底下人賞賜的上限。

這不是好事。

“臣以為,可封流爵。”內閣大學士文彥博上前,出聲贊同。

此次開疆拓土,主帥是文官出身。

這無疑是彰顯了讀書的重要性。

武將兵魯子,果真是成不了大事。

打了近百年,沒打出半點成果。

文官一出,馬定乾坤。

這是好事!

文武兩方都有人發了言,餘下官員相繼一一表述看法。

絕大多數贊成,也有少數認為祖宗制度不可變,持反對意見。

最終,趙禎一言定性。

“可!”

韓章連忙一步邁出,讚譽道:“陛下聖明!”

百官見狀,齊齊一拜。

“陛下聖明!”

“陛下聖明!”

“陛下聖明!”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