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欲白,曉風輕拂。
江府。
烏木長几上,枸杞茶、胡餅、白粥,索粉、炸肉、棗糕,清燉羊湯,盛於六盞小碗。
江昭、江懷瑾、江珩、江珣、盛華蘭、盛淑蘭六人,持箸拈筷。
“呼。”
吹了吹特意泡製的枸杞茶,江昭淺抿一口。
連著幾日折騰,著實是讓人有些發虛。
枸杞茶,羊湯,該補還是得補。
一連抿了幾口,江昭不禁看了一眼盛華蘭、盛淑蘭二女。
陰盛陽衰,陽盛陰衰,陰陽相生。
有人發虛,肯定就有人受補。
盛華蘭、盛淑蘭二女連著被折騰了好幾天,非但沒有絲毫髮虛的跡象,反而面色紅潤,容光煥發,一副受到“大補”的樣子。
一顧一盼,一顰一笑,越發嬌豔。
灌了一大口枸杞茶,江昭暗自一嘆。
短短几日,竟為女色所傷,空虛至此。
自今日起,戒之!
或許是察覺到了丈夫的目光,盛華蘭、盛淑蘭齊齊低頭,不敢對視分毫。
二女一齊侍奉丈夫,實在太不符合“名門閨秀”、“書香門第”女子的端莊姿態。
如今一想,還是讓人不自覺的為之一羞。
殊不知,這樣欲拒還休的樣子,越發惹人憐愛。
江昭瞥了一眼,撤開目光。
金屋藏嬌,軟玉溫香,怎可戒之?
不戒!
女色有沒有害,我難道不知道嗎?
“懷瑾,國子監的學業如何?”嘗著枸杞茶,江昭望向長子。
三品以上大員,可讓子嗣入國子監讀書,也即“蔭補入學”。
作為江昭的長子,江懷瑾自是毫無疑問的入了國子監讀書。
“二百餘學子,孩兒名列七十七。”江懷瑾回應道。
七十七?
江昭滿意點頭。
國子監的學生,除了三品以上大員的子嗣外,也不乏一些落榜的舉子。
十歲小孩,考到國子監的中上水準,已經是相當不俗。
“珩兒呢?”江昭望向次子。
“識得七百餘字。”江珩連忙道。
五歲有餘的他,尚在啟蒙。
江昭點頭,慢慢抿茶。
老爹是狀元郎,兒子自然也不可能差到哪裡去。
但凡幾個孩子能繼承他的三成水平,讀書科考,入仕為官,都不是什麼難題。
“父親,我呢?”江珣瞅了幾眼,見沒有問自己,連忙招手,彰視訊記憶體在感。
江昭不禁一笑。
三歲小孩,還挺機靈。
“珣兒呢?”江昭問道。
江珣站直身子,高聲道:“幾十字。”
“厲害。”江昭笑道。
約莫一炷香,一杯枸杞茶飲盡。
一杯飲盡,又添一杯。
連著喝了兩杯枸杞茶,江昭放下茶杯,緩緩起身。
江懷瑾、江珩、江珣,手中竹筷齊齊放下。
“為父要去上衙,都慢慢吃吧。”江昭平和道。
自入仕以來,已有十二年之久。
世人皆稱道的小閣老,終是取掉了“小”字,就此入閣拜相。
今日,他就要去內閣司職,試一試閣老的生活。
“官人。”
盛華蘭淺步輕移,長裙微擺,手中有一封請柬,輕聲說道:“昨日,權貴官眷小聚,不少人都問我何時設宴慶賀入閣。”
要說官眷貴婦聚在一起有何效用,傳遞訊息或許就是其中之一。
特別是涉及低位者向高位者傳遞訊息。
如今,江昭已入閣拜相,究竟何時設宴慶賀,肯定有不少韓系官員都心中好奇。
可他們又不敢問。
以內閣大學士的壓迫感,四、五品問一品,這誰敢幹?
這時,女眷就成了傳遞訊息的傳聲筒。
“慶賀入閣?”
江昭眉頭微凝。
入閣拜相,實為一等一的大喜事。
設宴,肯定是得設的。
一方面,起慶賀之效。
人之一生,實在難有比入閣拜相更讓人欣喜的大喜事。
這代表著事業的巔峰期。
另一方面,以慶賀入閣的名義,順帶著也能聚集門生故吏。
設下慶賀宴,僅限於韓系百官參與,無疑是能讓黨內百官的凝聚力更強。
此舉,有利於將來接管老師的門生故吏,傳承百官之首的人脈。
“三月?”盛華蘭建議道。
“三月不行。”江昭果斷搖頭。
三月,註定忙碌。
三月十一,就是春闈大試。
作為主考官,三月十一以後就要主持科考。
三月十一以前,也沒空。
一般來說,從會試到殿試,科考攏共持續五十天左右。
三月十一春闈,那就得持續到五月初。
萬一歐陽修、呂公著二人主動稱病不出,豈不是讓他倆安穩致仕?
也就是說,趁著歐陽修、呂公著沒有耍花招,就得政鬥一場,徹底打死歐陽修和呂公著。
因此,三月肯定沒空閒。
那就得五月以後。
江昭沉吟著,擺手道:“五月末辦吧。”
五月,章衡、章惇、曾布,以及一些門生故吏,估摸著都已經入京為官。
一齊慶賀,也不遲。
“還有一封柬帖。”檀唇點紅,盛華蘭輕聲道。
說著,手中請柬遞了過去。
江昭望了兩眼。
王韶的諫帖,主要是慶賀封爵一事。
具體時間,則是三月初八。
“行吧。”江昭點頭應下。
世襲罔替,與國同休,的確是非常值得慶賀的事情。
自拓邊以來,已有五六年之久,王韶可謂是他手底下的核心統帥之一。
花花轎子人人抬。
屆時,要是時間充分,就去玩一玩。
要是時間不充分,那就單純的露個面,喝兩杯酒,算是給個面子。
盛華蘭連連點頭。
中書省,政事堂。
以政事堂為中心,上下左右有六座建築。
昭文殿、集賢殿、文華殿、資政殿、文淵閣、東閣。
六座建築的名稱,對應內閣的六位大學士。
其中,昭文殿為東向大殿,傳統意義上以東為尊,昭文殿大學士的任職者通常就是宰輔大相公。
集賢殿大學士通常是資深閣臣擔任,次之。
文華殿大學士通常為皇帝經筵講席,次之。
資政殿與文華殿相對稱,次之。
文淵閣存放書籍、奏摺,次之。
東閣存放典籍,次之。
六位內閣大學士,理論上的排序就是昭文殿大學士、集賢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資政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