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我,小閣老,攝政天下

第213章 內閣來了個新人!(4k)

當然,這僅僅是理論上的排序。

實際上,內閣大學士的主要職責都是票擬奏章、草擬詔書、輔助君王決策、統轄三司。

六位內閣大學士,主要職責幾乎一模一樣,也就涉及到了職責重迭的問題。

這就使得除了昭文殿大學士以外,餘下五位大學士的具體影響力,以及權力大小,主要還是取決於政鬥能力,以及政治底蘊。

實權排序,自然就跟理論排序不一樣。

政事堂。

六位內閣大學士,除了偶爾分散辦公以外,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到政事堂集體辦公,以便於處理一些存在意見分歧的票擬。

大相公韓章居於主位,面上淡淡含笑。

自主位以下,左右分列。

集賢殿大學士曾公亮,文華殿大學士吳充、資政殿大學士歐陽修、文淵閣大學士江昭、東閣大學士張昇,一一列席。

一眼望去,盡是紫袍金帶,金符魚袋。

此六人,無論是聲望,亦或是權勢,都是人臣巔峰的存在。

一言一行,時刻影響著一千二百萬戶黎民百姓的生計。

可能一次滿意的微笑,就是一些紅袍官員的擢升;一次不滿,則是一些紅袍官員的罷黜。

說是言出法隨的“神仙”,也毫不為過。

區別就在於,沒有神仙的長壽。

六位內閣大學士,除了江昭格外年輕以外,餘下幾人都已兩鬢斑白。

或是仁藹,或是剛正,或是溫厚

無一例外,皆是風度逼人,讓人第一印象就心生好感。

反正,都是好人,都是忠臣,都是無私的聖人。

足足六人,卻湊不出半分真情實感。

一如江昭與歐陽修,兩人可能發生政鬥之事,雙方都心知肚明。

可能兩人心底都恨不得掐死對方,但面上就是沒有半分反應。

一人面色剛正,一人大公無私。

任誰見了都得認為這倆人是一夥的,而非政敵。

主位,大相公韓章手持奏疏,徐徐道:

“今日,通政司呈遞上來的奏章有九份要涉及擬票,呈奏上去。”

所謂通政司,也即專門轉呈百官奏摺、地方奏疏的衙門。

通政司呈遞的文書,內閣以小紙條擬出意見,呈遞到御書房。

其後,官家予以批示,發回內閣。

內閣轉交六部,亦或是轉交地方上,予以執行。

摸出一份奏疏,望了兩眼,韓章說道:

“吏部關於三品以上大員的晉升,已經列出了名單。”

“傳著觀閱吧。”

說著,手中奏疏傳遞下去。

與其說是觀閱,不如說是“核驗”。

凡是三品以上,紫袍披身,就已經步入了朝廷核心序列。

有資格走到這一步的人,九成九都是六位閣老的人。

觀閱奏疏,主要就是核驗有沒有落下、缺少的人。

約莫半柱香,奏疏入手。

江昭望了幾眼。

這上面也有他的人。

章衡,熙河路轉運使,遷禮部左侍郎。

張方平,熙河路安撫使,遷禮部尚書。

宋懷,淮南東路安撫副使,遷戶部右侍郎。

吳奎,禮部右侍郎,遷熙河路安撫使。

其中,章衡是越級擢拔。

熙河開邊、熙豐開邊,章衡足足吃了兩次開疆拓土的功績。

而且,還都是吃的主要功績。

熙河開邊,章衡就是除了江昭、王韶以外的“第一文臣”。

熙豐開邊,也是一樣,同為除了江昭、王韶以外的“第一文臣”。

這樣的履歷,可謂相當不俗。

四十有一,更是相當成熟的年紀。

既是有功績,新帝登基,急於施恩於人,自然越級擢升。

餘下的張方平、宋懷、吳奎都是正常升遷,不足為奇。

就在江昭要傳走奏疏的那一刻,不經意間卻是瞥見了一道特殊的名字。

王世平!

兩浙路學政遷同籤書樞密院事。

文人遷武職?

江昭抬眉。

王老太師一脈,也真是沒落了啊!

不過,從王世平與王老太太的舉止來看,也怪不得王老太師一脈沒落。

昔年,王若與胡亂行事,開罪了他,王老太太和王世平可是沒有半點表態的跡象。

要知道,那時的他可是內閣大學士韓章的唯一弟子。

單就這個身份,王老太太和王世平愣是不吭一聲,甚至就連致歉的書信都沒有一封。

就這眼力見,合該沒落!

江昭搖搖頭,手中奏疏傳走。

“三月十一春闈大試,禮部呈上了考官名單。”

“主考官、副主考尚未定下。內閣要擬定幾人,呈奏上去讓官家選定。”

一般來說,主考官得是二品大員,副主考官得是三品紫袍。

幾位大學士相視一眼,都並未急著表態。

“江閣老,禮部怎麼說?”集賢殿大學士曾公亮望向江昭,出聲問道。

一般來說,禮部尚書就是春闈大試的主考官,鮮少例外。

偶有例外,副主考也會是禮部的人。

如今,江昭入閣,禮部尚書的位子就短暫的空了下來。

曾公亮之問,主要是部究竟是出主考官,還是副主考官。

“掛我的名字上去吧。”江昭平和道。

一言落定,其餘人面色微變。

內閣大學士主持春闈大試?

這就是聖眷正濃嗎?

“司農寺卿,汪輔之。”東閣大學士張昇沉吟著,說道。

既然江昭特意掛自己的名字,那就肯定已經內定了主考官。

主考官爭不了,也唯有爭一爭副主考。

“銀青光祿大夫,王安石。”集賢殿大學士曾公亮沉聲道。

最近,王安石要跳級擢升,銀青光祿大夫僅僅是跳板。

不過,虛職從三品,也是三品。

“工部右侍郎杜希。”說著,文華殿大學士吳充不禁望向江昭。

賑災一事,工部右侍郎與江昭結下了不小的仇怨。

“吏部侍郎陳昇之。”資政殿大學士歐陽修最後說道。

最近,他著實是沒有處理政務的心情。

韓章抽出下一份奏章,說道:“五月十五,為官家賀壽,讓戶部撥錢。”

“撥吧。”江昭平和道。

餘下幾位大學士,相繼點頭。

這是官家登基以來的第一次壽辰,必須得賀。

“戶部上了奏疏,財政告急.”

“王安石呈上奏疏,希望變法強國.”

申時,文淵閣。

丈許長案,一壺清茶。

“元長特意來文淵閣,所謂何事?”一杯清茶移過去,江昭望向連襟蔡京。

蔡京恭謹道:“近日,某讀歐陽修之《朋黨論》,頗有感悟。”

“不知,可否藉此上奏彈劾於他?”

說著,從袖中掏出一篇《朋黨論》。

白紙之上,咬文嚼字,盡是批註。

江昭拾過,望了幾眼,面上泛起笑意,點頭道:

“善。”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