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闈結束,為了慶賀章惇名列三鼎甲,嘉佑七子小聚了一次。
小聚一過,七人都忙起了自己的事情。
江昭、章衡、曾鞏三人相對鬆散一些。
過些日子,江昭、章衡兩人就要外放,為官一方。
最近一段時間,兩人要做的就是兢兢業業,確保不出差錯,並於五、六月交接工作。
曾鞏區區九品,經歐陽修舉薦入京,簡直是大器小用。
沒有誰會特意佈局一場,讓他入京失敗的!
蘇軾、蘇轍、曾布三人須得適當準備散館考試,也忙碌了不少。
散館考試,乃是庶吉士內部競爭。
三十餘位庶吉士,僅十位左右可透過散館考試,自此可稱翰林出身,並授予官職,修書三年。
要是沒透過庶吉士考試,外放的待遇相比起二甲、三甲外放的進士肯定要好上一些,但也好得有限。
要麼是翰林出身,要麼是外放一縣,兩者待遇差距太大,可謂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蘇軾、蘇轍、曾布三人害怕馬前失蹄,根本不敢放鬆分毫。
至於章惇,則是早已乘船返鄉。
他是新科三鼎甲,經官家授予了官職,正是人生得意。
作為進士及第的學子,自是得衣錦還鄉。
時間一點點的過去。
六月初二。
御書房。
主位,官家趙禎手持《漢書》,矍鑠有神。
這本書,他已經讀了相當一段時間,書脊都有些磨損。
往下一些,內閣大學士龐籍面色有些難堪。
“陛下?”
龐籍眼中驚疑,有些意外:“館閣校勘一職,為何不可讓司馬光擔任?”
上次,官家默許了他舉薦的人任職館閣校勘,結果竟然沒成?
老皇帝罷了罷手,放下手中書籍:“本來,要是不出意外,館閣校勘一職,應該就是司馬光擔任。”
“那又為何.”龐籍疑問道。
堂堂內閣大學士,舉薦一位五品官兩次不成,實在讓人疑慮。
“王安石!”
趙禎沉聲道:“此人,朕頗有印象。文彥博三度舉薦過他,也是館閣校勘之職。前兩次,朕都下了詔書應允,王安石固辭不就。這是第三次,他選擇了答應。”
龐籍聞言,面色微變。
王安石此人,頗有范文正公之風,早就是入了官家眼中的人物。
相較而言,他舉薦的人,名望上的確是略有不如。
館閣校勘一職,官家青睞於王安石,也並非是一天兩天的事情。
只不過,王安石次次都選擇拒絕。
今歲,文彥博照樣呈上去了舉薦奏疏。
不過,他認為王安石也一樣不會答應,就舉薦了司馬光,希望頂替上去。
結果王安石竟然性子轉變,選擇了答應?
兩次官位舉薦,轉運使一職,江昭捷足先登,館閣校勘一職,官家屬意於王安石。
實在是天意弄人!
“陛下,江郎中求見。”就在這時,有內官走進來通報。
龐籍一嘆,行禮道:“臣告退。”
兩次舉薦失敗,他要是執意三次舉薦,也不是不行。
不過,沒必要。
司馬光是正五品的轉運副使。
歷來,轉運司負責掌管財政、物資轉運、監察地方。
轉運副使一職,實為地方上含權量頂級的官位。
因大周官制問題,地方上鮮少有過渡性的實權官位。
轉運使為正四品,轉運副使為正五品。
一正一副,相差卻是兩級。
一般來說,轉運副使要成為轉運使,須得以從四品官職過渡一下。
不過,從四品職務卻鮮少有實職。
除了正五品與正四品缺少過渡性的從四品實職,從二品的安撫使與從三品的安撫副使也缺少正三品的過渡性實職官位,都有著相似的問題。
這是太宗時期就留下的問題。
以四司治政,安撫司、轉運司、提舉常平司、提點刑獄司。
起初,這個制度還沒什麼問題。
但,時間一長,就慢慢出現了破綻。
四司權責差距太大。
厲害一些的安撫司、轉運司,主官要麼軍政一把抓,要麼掌握財政。
差一些的提舉常平司、提點刑獄司,負責邊貿、司法,重要性相對而言無疑差了一籌。
慢慢的,也就被迫降低提舉常平司和提點刑獄司主官的品級,僅是正五品。
這也就使得四司的差距拉大,一些官位拔高品級,一些官位降低品級,致使中間缺了一些過渡性的實權官位。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