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一次所謂俺答入寇,緣起是俺答部的一箇中等部族首領把漢那吉私下和大同邊軍走私貿易,正好遇到了宣大總督王崇古巡視邊關,扣下了黑市的貨物。
把漢那吉損失慘重,於是聯合靠近大同的幾個部族一起起兵,號稱十萬人,包圍了大同索要貨物。
王崇古一邊向朝廷派兵支援,一邊又組織大同城防,再派人出城打探虛實,最後確定把漢那吉只是虛張聲勢,其實總共也只有一兩萬遊騎。
當然,一兩萬人,王崇古出城也是打不過的,但是守城還是綽綽有餘,他一邊鞏固大同城防,一邊向朝堂上書,請求朝廷定奪。
所以當王崇古的第二份奏疏送到京師,風向就徹底變了。
在報館的公房內,沈一貫和蘇澤正在說著這些日子群臣的趣事。
“這陣子朝堂上真是亂瘋了,前幾日邊關說俺答入寇,有大臣上疏要請陛下仿效成祖,御駕督師北伐的;也有要陛下遷都南京,避其鋒芒的。”
在一旁寫稿子的羅萬化也笑了起來,前幾天朝堂上可以說是群魔亂舞,好不熱鬧。
這些爆論也不知道是這幫人當真不懂軍事,還是為了博眼球博出位。
蘇澤看向沈一貫,打趣說道:
“肩吾兄不是也上書,要調浙兵戍邊嗎?我聽說張閣老對這個建議很認真,還親自票擬了?”
沈一貫聽到蘇澤誇獎自己,不由的挺直腰桿。
沈一貫是浙江人,他上書的意見是調遣在抗倭戰爭中立下戰功的浙兵北上。
浙江南部山區的礦洞很多,所以這裡自古以來就有很多礦工。
戚繼光在浙江抗倭的時候,就注意到這些浙南地區的百姓善戰,於是將他們編練入伍,這也就是後世的戚家軍。
沈一貫應該是瞭解過戚家軍的厲害,他的上疏也得到了張居正的支援。
自己這位好友應該是有軍事才能的。
在蘇澤穿越前的歷史上,沈一貫在萬曆朝就做到了內閣首輔,在他主持內閣的期間,籌謀了抗倭援朝的戰爭。
沈一貫能頂著萬曆不理政,外朝官員掣肘,帝國財政崩潰的巨大壓力,最終打贏了抗倭援朝戰爭,在軍事上他的能力應該是合格的。
當然,蘇澤也不會簡單的認為,這就是沈一貫個人的想法。
隨著隆慶給徐階的園子賜名,清算徐階的風暴被壓下。
但是徐階在政治上已經徹底失勢,朝堂上又湧起了給徐階政敵翻案的暗潮。
徐階鬥垮的是嚴黨,那被徐階對付的都是嚴黨嗎?
這其中一個最大的地方山頭,就是曾經在浙江主持抗倭的胡宗憲。
胡宗憲的總督衙門在浙江,他在東南主持抗倭的時候大部分時候也都在浙江,整個浙江官場上,因為胡宗憲升遷立功的官員不計其數。
胡宗憲倒臺後,這些官員自然也被影響。
在徐階執政的時候,這些浙江籍貫的官員不敢吱聲,如今徐階倒臺了,這些浙江籍貫或者和浙江有關的官員,就開始重新冒頭。
而張居正顯然也注意到了這股勢力,他給沈一貫的奏疏票擬,也是表示了對這些“浙黨”的態度,他張居正是願意接納這些浙黨的。
歷史上張居正也正是這麼做的,做過胡宗憲副手的譚綸,在胡宗憲麾下效力的大將戚繼光俞大猷,都是張居正後來啟用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