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籍的水利專家潘季馴,也是在張居正支援下治理黃河和運河的。
想明白了這其中的關竅,沈一貫應該是被浙黨推出來投石問路的。
當然,這對於沈一貫自己也是有好處的,這份奏疏雖然被皇帝留中,但是這個選項皇帝已經看到,如果北方局勢真的潰爛到這個地步,那首倡浙兵戍北的沈一貫,就能得到大量的政治回報。
說完了前些日子的事情,沈一貫又說道:
“王總督的第二封奏疏送來京師,朝堂的風向又變了,現在朝中就分成了兩派。”
“一派是要堅決執行邊禁政策,沒收把漢那吉和不發商人的贓物,處置向俺答部走私的商人。”
“這其中最激進的是都察院,十三名御史聯名上疏,要求將宣府大同周邊的百姓遷回內地,在邊境執行遷界禁邊政策。”
羅萬化抬起頭皺眉說道:
“遷界?這麼做邊關空虛怎麼辦?宣府大同附近多少百姓,全部遷往內地怎麼安置?”
沈一貫也點頭說道:
“是啊,這幫言官說得容易,就彷彿朝堂只要一道命令,邊關百姓就能安置下來,這些內遷百姓安置不當,鬧出流民生變,怕是整個北方邊務都要被他們敗壞掉!”
“但是他們嚷嚷著禁邊是祖宗之法,又拿先帝朝的例子說事,當年先帝曾經在宣大開馬市,但是這些韃靼反覆無常,最終先帝也撤回成命,繼續禁邊。”
“現在這一派的聲浪最大,很多大臣都支援堅壁清野,嚴格執行邊禁。”
羅萬化又問道:“另一派呢?”
沈一貫說道:“是山西參政鄭洛為首的一批有關地方任職經歷的官員,他們主張鬆弛邊禁,和俺答部互市。”
羅萬化皺眉說道:
“在俺答部包圍大同的時候提出同意互市,這樣會不會顯得我大明太軟弱了?”
沈一貫也點頭說道:
“這一派被詬病的也是如此,言官也在攻擊鄭洛軟弱無能,甚至還有言官說鄭洛就是山西走私的後臺,他主張鬆弛邊禁就是為了自己牟利。”
“不過我看過鄭洛的奏疏,他也不是要在現在廢弛邊禁,而是要和俺答部談判,要求俺答部約束邊關部落,等到邊關局勢穩定下來再開邊市,其實也算是老成之言。”
沈一貫又低聲說道:
“這鄭洛是山西參政,也是宣大總督王崇古的副手,他這封奏疏怕是也有王總督的意思。”
“其實這些年王總督一直提議重開邊市,但是朝中的反對聲浪實在是太大。”
沈一貫嘆道:“這次事件撲朔迷離,也不知道到底會怎麼樣,陛下好像也十分猶豫,對兩邊都是留中不發。”
蘇澤則一句話點出了問題的關鍵:
“內閣重臣的態度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