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330章 吏部傳說之其零

蘇澤回到詹事府,修改完奏疏後,塞入了【手提式大明朝廷】。

《蒙學教育議》

蘇澤寫道:“為廣植人才、厚培國本,請立學政三級之制事。”

“一曰:設縣立小學以開民智。”

“請於各州縣設‘小學’,收十齡童蒙。課業以識字明理為基,輔以算學啟蒙及德行禮教。”

“聘本地蒙師或國子監預科卒業者任教,由學政考選授職,比照六等吏員俸祿,依資歷才學擢升。”

“二曰:建預科以導專才。

小學卒業者,經學政考選,可入四途:

武監預科:習兵陣韜略,二年卒業入武監。

水師預科:授海事航技,二年卒業進水師學堂。

科舉正途:留本縣修舉業。

國子監預科:通習經史策論,卒業可入國子監或應考諸專科學堂(含武學、水師)。”

“三曰:定財用分擔之法。

辦學經費取“官民協濟”:地方官府籌十成,國庫補五成。

先試於商稅開徵之地(今山東、山西、順天府),俟成效著,漸次推行。銀錢專儲於學政庫,州縣不得挪移。”

“四曰:歸禮部統轄以專責成。

凡小學立廢、教職考績、銀錢稽核,統歸禮部總攝。

請仿“水務專務大臣”例,增置內閣教育專務大臣一員,總攬學政興革。”

最後蘇澤寫道:

“蒙學乃百年樹人之業,今立此制,可使寒門得啟牖之機,邊陲獲弦誦之化,專才備國用之急。”

寫完奏疏,蘇澤將這份奏疏塞進了【手提式大明朝廷】

——【模擬開始】——

《蒙學教育議》送到內閣,內閣輔臣均表示支援,送入皇宮。

吏部和科道對於你的奏疏表示反對,認為在內閣設定專設教育專務大臣,是因人設崗,破壞廷推閣臣的慣例。

隆慶皇帝同意了你奏疏的前半部分,擱置了設定教育專務大臣這件事。

——【模擬結束】——

【剩餘威望:1040。】

【若要完全透過你的奏疏,需要支付200點威望值,是否支付?】

只透過了前半部分嗎?

但是要推動這樣的大事,一個禮部尚書是不夠格的。

設定專務大臣,才能統籌朝堂的力量。

而且蘇澤對殷士儋有承諾,要推動他入閣。

既然如此,蘇澤選擇了“是”。

【威望值已經扣除,剩餘威望840點,已經在現實中完成上書,請等待奏疏生效。】

蘇澤拿著奏疏,來到了通政司。

——

“大銀臺。”

“大銀臺。”

楊思忠走入自己的公房。

他已經接任吏部尚書了,但是如今手上還有通政郵遞司的公務需要交接,所以還要往來於吏部和通政司之間。

通政司內,依然稱呼他大銀臺,這是舊部為了拉進和這位吏部天官的關係,而專門選擇的稱呼他的舊職。

楊思忠和眾人點頭,他即將上任吏部尚書,第一個難題就是通政使的人選。

難道要將馮學顏調回來?

楊思忠搖頭。

馮學顏是通政司的右議政,職位上是可以晉升通政使的,但是楊思忠可沒好心到將他調回大明的想法。

還需要另外選找一個妥帖的人選。

可有過通政司工作經歷,職位上又適合,能勝任通政司工作的大臣,整個朝堂也沒有幾個。

其實楊思忠心中,有一個合適的人選。

那就是自己跑到刑部,把通政司這個爛攤子交給自己的前任通政使李一元。

但是時也命也,當年李一元交給自己的通政司,是大九卿衙門中是妥妥的最後一名,甚至有時候論職權,還不如強勢的小九卿衙門。

所以在那個時候,李一元從通政使調為刑部侍郎,還能算是升遷。

但隨著通政司改組為通政郵遞司後,通政司的職能進一步加強。

海外通政署設立後,通政郵遞司的職權更是扶搖直上,已經超越了都察院和大理寺。

所以楊思忠調任吏部尚書,就算是合理的升遷。

那讓刑部侍郎李一元再調回通政郵遞司擔任通政使,也不算是貶謫他了。

但是前提還有一個。

李一元是閣臣候補,眼看著要增補閣臣了,如果李一元能入閣,那自己的計劃就要落空了。

李一元還是有入閣的希望的。

《大明民律》,負責大明法制改革,成立巡警制度,李一元都有功勞。

如果是前朝,這樣的功勞早就入閣了。

這可惜這是隆慶朝。

王世貞促成俺答封貢,兩次促成草原和平,這樣的功勞還沒入閣呢。

當然,入閣要看皇帝的心意。

楊思忠思考著,如何能阻止李一元入閣,調回通政司當這個通政使。

就在這個時候,手下經歷官徐叔禮抱著一堆奏疏來到了通政司。

徐叔禮將奏疏放在桌上,然後又將幾份重要的奏疏挑選出來。

一直到自己快要離任了,徐叔禮才能篩選重要的奏疏。

對於這個手下,楊思忠是有點嫌棄的。

但是嫌棄歸嫌棄,徐叔禮比他幾個多話的前任還是要本分的。

如今楊思忠已經高升,對於徐叔禮也多了幾分寬容。

“大銀臺,這是蘇翰林的奏疏。”

楊思忠滿意的接過了奏疏,等看完蘇澤的奏疏,楊思忠這樣的城府,也露出一絲笑容。

這蘇子霖真是“善解人意”啊!

如果專設教育專務大臣,那禮部尚書殷士儋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如此一來,自己就可以想辦法讓入閣失敗的李一元,來接手通政使的職位!

想到這裡,楊思忠高興的站起來。

自己一定要促成這道奏疏!

——

三月二十八日。

沈一貫來到報館,對著蘇澤說道:

“子霖兄,你的奏疏又透過了!”

羅萬化放下手裡的報紙,沈一貫說道:

“《蒙學教育議》已經得到陛下御批,山東、山西和順天府治下五縣,已經提前向禮部做了申請,請辦小學!”

緊接著沈一貫又說道:

“原本吏部還想反對,聽說這次是新任楊天官使了力氣,彈壓下吏部的不滿,這才透過了子霖兄的奏疏。”

羅萬化如今對政治有了熱情,他疑惑的問道:

“吏部為何要反對?”

沈一貫說道:

“學官也是官啊,按照子霖兄的奏疏,小學教師也比照六等吏員管理,這等於在縣裡多了新的職位。”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