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胖鈞說的事情,是上個月制酸工廠發生的爆炸。
工業制鹼法的出現,讓礬油(硫酸)的需求大增,影響到了東宮的醬油工廠。
於是朱翊鈞發出懸賞,嘗試人工制酸。
一個名叫陶觀的方士接了榜,給出了製造礬油的辦法。
這個陶觀給出的方法,在玻璃瓶中點燃硝石和硫磺,再加水獲得硫酸。
但是這個方法同樣也有問題,就是太容易爆炸了。
硝石加硫酸,再加木炭就是火藥了。
上個月的時候,制酸工廠發生爆炸,萬幸沒有出人命,但是依然有兩名工匠受傷。
而整個制酸工廠也停工了半個月,造成了不小的經濟損失。
小胖鈞又讓陶觀改進,但是陶觀折騰了幾天,都沒有好的辦法。
於是小胖鈞又求到了蘇澤頭上。
蘇澤思考了一下,還是反應容器的問題。
玻璃能耐受強酸,但是容易爆炸,這才導致了這次的事故。
既然這樣,那在一個堅固的,不與強酸反應的容器裡進行反應就行了。
結果就呼之欲出了,如今大明能夠大規模提取冶煉製造的金屬,又不和硫酸鹽酸反應的金屬,就只有鉛了。
蘇澤又請來了工部的匠人,製造出了反應的鉛室,果然成功製作出了硫酸。
聽完了蘇澤的辦法,小胖鈞被一堆化學名詞搞得頭疼,他又喊來了陶觀來聽課。
陶觀聽完了蘇澤的辦法,頓時兩眼放光,他看向蘇澤問道:
“蘇翰林,您是怎麼知道,鉛不與礬油交泰的?”
“交泰?”
陶觀說道:
“丹書上所云,兩物相合名曰交泰。”
原來是化合的意思啊。
蘇澤一時之間,都不知道要從哪裡開始。
這要怎麼解釋,難道從化學反應開始嗎?
陶觀看到蘇澤面色有異,連忙說道:
“在下冒昧了,世人都說蘇翰林有不傳天書,在下不應該打聽這些事情的。”
“天書?”
小胖鈞在一旁說道:
“是啊是啊,民間都說蘇師傅有天書,所以才能通博萬物的。”
蘇澤笑了笑說道:
“殿下也信這個?”
小胖鈞想了想說道:
“孤本來是不信的,但是蘇師傅能解決礬油的問題,孤差不多要信了。”
蘇澤說道:
“哪裡有什麼天書,這一切不過是實學而已。”
陶觀驚道:“實學?實學還能窮究陰陽之理?”
蘇澤突然想到了什麼,他看向陶觀,聽太子說過幾次這個方士,他倒是個奇妙的人。
陶觀是按照家傳道書學習的方術,但是他對於那些長生不老的仙丹沒有興趣,他想要研究的是點石成金之術。
他成年以後,就耗盡家財,試圖研究鍊金術。
結果是陶觀幾近破產,只能來到京師尋找生計。
然後就揭了太子的榜文,解決了制酸的問題。
蘇澤思考起來,也許這個陶觀,可以成為近代化學的奠基者。
從鍊金術到化學,有兩步是最重要的。
第一步是定量分析。
原時空,法國科學家拉瓦錫研究燃燒,發現了氧氣的存在,又透過定量分析推匯出了兩份氫氣和一份氧氣能化合成水。
從此以後,數學成了化學研究的工具,有了定量研究,化學不再是神秘學而是有了科學的方法。
第二步則是要統一化學的語言。
任何一門學科需要發展,都需要交流。
而能夠進行交流的前提,就是“書同文”。
現在大明的化學還處於“煉丹術”時代,而丹方中對於各種物質的描述都不一樣。
比如硫酸叫做礬油,綠礬,礬精,膽精,這些名字會讓基本的交流沒辦法進行。
原時空同樣是拉瓦錫解決了這個問題,他提出規範的化學命名法,寫了一本《化學基本論述》,對已知的化學物質進行了分類,提出了統一的命名規則。
酸、鹼這些命名規則,就是拉瓦錫提出來的。
蘇澤看向陶觀,覺得可以引導他做這兩件事。
至於蘇澤為什麼自己不做,一是因為他自己沒時間,二是因為他和這些方士圈子不熟,在圈子也沒有影響力,不可能和這些方士交流。
於是蘇澤又在東宮上了一節化學啟蒙課。
聽完之後,陶觀全身顫抖,對蘇澤更是佩服到五體投地。
緊接著他又用熾熱的看向太子朱翊鈞。
剛剛蘇澤所說的,前一項是萬物轉化之術的精義!
他原本也有些算學基礎,聽完蘇澤的話他決定去好好研究算學,將蘇澤說的“定量分析”,引入到自己的鍊金實驗中去。
而蘇澤後一件事,讓陶觀更興奮了。
蘇澤說的,要統一所有的丹方,梳理物質和物質反應的結果,並且對物質進行分類,這不就是編纂一份“丹經”嗎?
如果自己真的能完成,那豈不是要成為青史留名的大方士?
當然,這件事需要貴人資助才能完成,要知道這些實驗可是很耗錢的。
而眼前的太子,不就是最好的資助者嗎?
果不其然,小胖鈞點頭說道:
“既然如此,那本太子就資助陶仙師了。”
陶觀激動到發抖,對著小胖鈞就要拜。
但是朱翊鈞說道:
“但是本宮的資助也不是直接出的。”
“?”
“陶仙師你按照蘇師傅的辦法,先將新的礬油工廠建造出來,這工廠由本太子出資,所得利潤分你三成,用來資助你的實驗。”
陶觀聽完太子說的辦法,也覺得這個辦法十分可行,他向小胖鈞立下了軍令狀,就匆忙出去籌辦鉛室制酸的工廠去了。
等陶觀走後,太子看向蘇澤問道:
“蘇師傅,本太子的辦法如何?”
蘇澤點頭:
“用分紅激勵來資助陶方士,能讓他用心在礬油工廠上,解決太子礬油短缺的難題,確實是好辦法。”
朱翊鈞得意洋洋的說道:
“孤可是好好研究了蘇師傅的‘義利之辯’。”
“哦?太子有什麼心得嗎?”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