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文學獎這種東西,歷史其實不算太久遠,像世界上第一個文學獎是法蘭西學院文學大獎,該獎項於1912年創立,由法蘭西學院頒發,並得到勒美帶·拉利維埃爾基金會的贊助。
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發展,文學獎可謂是遍地開花,一方面是為了發掘那些不為人知的優秀作家,給予他們應有的名譽以及物質上的支援。
要知道,並非是所有的優秀作家在一開始都能為大眾所熟知和接受,而很多人自然也不可能從浩如煙海的出版書籍中自己一本一本來判斷,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所謂的文學獎算是一個作品優選與推薦。
既能讓優秀作品得到應有的關注和名譽,也能在一定意義上保護文學的多樣性,不至於讓那些小語種、小國家的冷門作品無人問津,一直被人忽視。
在這方面諾貝爾文學獎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儘管有關它的爭議可謂是鋪天蓋地,越來越多的人都覺得這是個什麼圈地自萌的垃圾玩意,但它身上總歸是有一個還算不錯的特質,那就是它的世界性。
在歷任得主中,總能看到一些冷門到不能再冷門的小國作家以及他們的作品出現在大眾的視野裡,如果諾貝爾文學獎沒有頒給他們,那麼這些人以及他們的作品大概是再也不會被更多的人看到了。
總之歸根結底,這無非是另一種意義上的作品優選,太過看重乃至太過不屑大概都不完全對。
況且諾貝爾文學獎錯過的大作家可太多太多了,別的不說,1901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第一個獲獎者是法國作家蘇利·普呂多姆,而被他擊敗的對手是誰呢?
那便是有著一系列諸如“容貌焦慮症患者”、“頂級富二代”、“紈絝子弟”、“吃喝嫖賭愛好者”,以及再之後的“中年危機”、“俄國鏡子”等等特徵的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
只能說匹配機制確實有點逆天,但偏偏那位法國作家還真贏了
錯過老託這種級別的作家,除了證明那個時代的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團有點吊毛以外,其它的什麼也證明不了。
而文學獎的另一方面,那自然就是造成了很大意義上的資源壟斷以及小圈子腐敗等現象,這方面全世界都一個吊樣,諾貝爾獎的毛病顯而易見,與此同時,魯迅文學獎和茅盾文學獎的爭議也相當大,法國的龔古爾獎更是受到了該國評論界的嚴厲批評,指其已淪為出版商牟利的手段
說回現在,在當下這個年頭,文學獎無疑是一個很新鮮的事物,因此當米哈伊爾說出口後,在場的大部分人都有些驚奇地朝他看了過來。
好在東西雖然新鮮,但聽起來並不難理解,因此別林斯基在驚訝之餘,也是有些好奇的問道:
“聽起來倒是可行,但米哈伊爾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呢?”
“一方面是一個激勵吧,我希望能在我們的雜誌上看到更多優秀的作品。”
說到這裡,米哈伊爾還專門頓了頓,朝著年輕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深深地看了一眼。
而就是這一眼,年輕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心臟頓時狂跳起來,而米哈伊爾接下來的話更是讓他的心跳頻率進一步加快:
“每年年末評選,至於獎金的話,暫定為五百盧布,後續如果雜誌的發展還不錯的話,這個數字或許會再漲一漲。”
五百盧布!
聽到這個數字的老陀一下子就呆在了原地。
雖說他最近確實是一舉成名,邀請他的人和想見他的人可謂是一波又一波,但是因為最近沒怎麼寫作和消費習慣的問題,他的生活依舊常常陷入窘迫,時不時的只能靠喝大麥茶和啃麵包過日子。
而如果要是能夠拿到這筆獎金的話,我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未嘗不能像米哈伊爾那樣,來上一場酣暢淋漓的豪賭,然後一舉過上人人敬仰的日子
經典的幻想環節又開始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開始在那裡幻想的時候,旁邊也是有人開玩笑道:“米哈伊爾,你這是想為自己發獎金了吧?只要你在雜誌上寫新作品,除了你還有誰能拿到這個獎呢?”
“當然會有別的作家能拿的。”
米哈伊爾先是笑著擺了擺手,接著才繼續道:“不過我確實不參與獎項評選,你們要是有好作品的話,就儘快交給我們吧。”
“聽起來是個不錯的主意,要是這筆錢能夠幫到那些富有才華卻不得不因為生活而受苦的作家,那就再好不過了。”
稍稍又思考了一會兒,別林斯基忍不住點頭稱讚道:“這是一個非常高尚的提議!我完全贊同這件事。而且我覺得這將是一個了不起的創舉,它會幫助推動昏昏沉沉的文學界繼續向上的!”
而假如說別林斯基在考慮這個獎項的時候,更多的還是考慮了它對作家們的幫助作用的話,那麼一旁的涅克拉索夫在認真思索了一番之後,覺得自己才算是真正理解了米哈伊爾的想法。
一方面,這無疑能夠吸引更多優秀的作品、擴大雜誌的影響力,那麼從另一方面來說,倘若以後俄國的作家人人都以得到這個獎項為榮呢?那麼我們的雜誌又會是什麼樣的一個地位?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